

江西财经大学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学校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 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2008 年 2 月 6 日,温家宝总理与江西财大师生共度除夕,发表了重要讲话,并称赞说: “你们学校是所很好的学校”,激励着学校永葆奋斗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江西财经大学的前身为 1923 年秋创办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1958 年成立江 西财经学院,1978 年复校,1996 年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2000 年学校管理体制 由财政部主管转变为由江西省主管,2012 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 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坐落英雄城南昌,东临赣江碧水,西接梅岭烟霞,北吸锦绣 庐山之灵气,南纳雄伟井冈之精神。现有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青山园 4 个校区(不含独立学院共青校区), 占地面积 2200 余亩,建筑面积 100 余万平 方米,馆藏各类图书 1435 万册(含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 校园幽香雅静,错落有致,层重叠翠,湖光潋滟,是全国绿化 300 佳单位之一。
办学以来,学校秉承 “信、敏、廉、毅”的校训和 “敬业乐群、臻于至善” 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 特色。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法德治校,形成了在红土地上 培育创业型人才的办学机制,走出了在欠发达地区办人民满意高校的路子,站在 新起点,学校锚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目标,转型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一流数字财经大学和服务江西标杆大学,正式开启新的百年征程。
学校从 1985 年起开始培养研究生,经过 39 年的努力,研究生办学规模不断 扩大, 已经形成了一个从硕士到博士、学术型到应用型等多层次、开放式的研究 生培养体系。目前,学校有各类研究生 7 千余人。培养的研究生中,涌现出了大 批优秀人才,包括知名学者、省部级领导以及大企业的技术或管理负责人,他们 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为国家的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依托学校雄厚的办学实力,江西财经大学为研究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学科 环境与学术氛围。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 等学科门类;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统 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共 7 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共 7 个一级博士 学位授权点,15 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1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2 个本科 专业。拥有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产业经济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学校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评 A-等级(全国前 10%),工商管理获评 B+等级(全 国前 20%),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获评 B 等级(全国前 30%), 公共管理获评 B-等级(全国前 40%);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入选 “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1998 年获批江西省首家 MBA 办学权,
2009 年获批江西省首家 EMBA 办学权,2017 年通过中国高质量MBA 教育认证,2018 年通过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并获评 “A 级成员单位”。
2009 年至今,学校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80 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 25 项; 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86 项,其中重点项目 2 项。10 余项研究成果编入 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并送中央领导决策参考,386 篇研究成果、调研报 告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187 项,在国际一流刊物 及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近 3570 余篇,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 秀成果奖、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30 余项。
师德巍巍,师艺煌煌。信敏廉毅,誉满西江。学校共有教职工 2313 人,专 任教师 1441 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293 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525 人; 具有博士学位 904 人;博士生导师 194 人;硕士生导师 953 人。院士 2 人,国家 级人才 14 人,国家 “百千万人才工程” 3 人,国家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 者 2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 计划”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全国模范教师 2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 16 人,江西省 “双千计划”33 人,江西省赣鄱英才 555 工程人员 16 人、江 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7 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何祚庥,中国高等教
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等担任学校顾问;国内外 330 余名著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受聘为学校客座教授。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芬 兰、丹麦、葡萄牙、马来西亚等 5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190 余所高校建立了稳定 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先后加入国际商学院联盟、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联合 国学术影响力组织、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欧亚太 平洋学术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亚太旅游协会和北美案例协会等 14 个国际组织。
据资料显示,学校位列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第七名;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 榜第 98 位;2023 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第 116 位;2022 年 A 股公司财务高管 毕业院校排行榜校友总排行榜第 8 位;百亿私募基金经理学校排行榜第 17 位; 2021 年资本圈核心职群毕业院校排名全国 30 强;2022 年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 学排行榜第 45 位;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 66 位;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 第 71 位;2022 年全国高校薪酬指数排行榜第 71 位,江西省第一;2019—2023 年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全国第 2 名。近三年,《人民日报》、 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 等众多中央和地方媒体对学校进行了近千次的报道。
研究生教育特色
在 39 年的研究生教育实践和探索中,学校在继承数代江财人艰苦奋斗、创 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 型人才”办学理念,结合学科发展趋势,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社会需 求,不断推进教育创新,逐步明晰和确立了把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 新创业型人才”作为研究生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学校充分意识到研 究生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 自主创业的人才;各学位点在设置研究生培养方案时,与时俱进地确定创新创业 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充分考虑创新创业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具有独立思考、清晰表达、逻辑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敢于创新及独 立工作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研究生教育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与探索,为学校实现建设一流多科性教学研 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展望未来,充满希望,江西财经大学研究 生教育事业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
第一部分:报考说明
一、招生人数
1.我校 2025 年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2242 名(含推免生,招收推免生 人数以最后确认接收推免生录取人数为准)。各专业最终录取指标将根据国家正 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以及实际报考情况做相应调整, 目录及研招网系统中公布的 各专业招生计划仅供考生报考时参考。
2.我校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 硕士研究生,欢迎符合报考条件考生报考。
3.我校深圳研究院招收工商管理硕士、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非全 日制培养方式,深圳授课,入学后完成培养计划,符合毕业、学位授予条件,颁 发毕业证、学位证。网报时考生应选择院(系、所)为:深圳研究院,并选择相 应专业。此为认定考生报考深圳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项目资格的唯一标准。复试阶 段,根据学校划拨深圳研究院招生指标、报考深圳研究院考生上线( 国家线)人 数、专业复试比例等情况划定深圳研究院相关专业复试线。报考深圳研究院硕士 研究生项目考生与报考学校本部相关专业考生之间不相互调剂。深圳研究院录取 考生因办学成本原因超出学校规定学费缴纳标准部分由深圳研究院按其自定标 准收取。
4.凡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考生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录取学习方式为全日制者,须将人事档案转入学校。
5.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考生报考类别,报考学习方式等重要字段信 息经考生信息提交,网上确认后,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各阶段( 初试 、复试、 录取 )一律不做修改,不做调整。
二、学制三年,实行弹性管理 2-4 年(专业学位硕士除外)。
三、培养方式: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 知》(教研厅[2016]2 号)文件精神,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定义如下: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 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 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 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 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 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 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 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 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 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文件详细内容请登录教育部网站查询浏览。
四、报考条件:
(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 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 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 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 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 学之日,下同)或 2 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 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 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 二)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 列条件:
(1)符合( 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 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 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 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 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可报考法律(法学)专 业学位。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 [代码为 125601]、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 一)中第 1、2、3 各项的要求。
(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 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 业同等学力并有 5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 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 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 号)有关规 定执行。
2025年我校专业学位 125100 工商管理硕士(MBA)填报 ∶
①卓越管理方向全日制 MBA(非定向)填报院系为:001工商管理学院
非定向全日制——须调转人事档案,学制2.5年,全脱产学习,工作日上课;
②卓越管理方向非全日制 MBA(定向)填报院系为:021MBA 教育学院
定向非全日制——不调转人事档案须签订定向委培协议,学制2年,周末授 课/夜间授课/集中授课;
③数字化管理方向非全日制 MBA(定向)填报院系为:026企业数字化转型 研究与促进中心
定向非全日制——不调转人事档案须签订定向委培协议,学制2年,每月集 中一次授课;
④文旅产业方向非全日制MTA(定向)填报院系为:001工商管理学院
定向非全日制——不调转人事档案须签订定向委培协议,学制3年,周末授 课;
( 三)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 “全国推荐免试 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 网址:
http://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 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 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五、报名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 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 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 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 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 一 )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 2024 年 10 月 15 日至 10 月 28 日(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 2024 年 10 月 9 日至 10 月 12 日 ),每 日 9:00~ 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 “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 //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 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 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 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2)考生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 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 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 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 历 (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 信息网”( 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 核验。
(5)“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 准。
(6)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按教育部相 关政策执行。
(7)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 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 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 承担。
六、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将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 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七、考试
(一)考生应当在考前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 考证》。《准考证》使用 A4 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 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 二)初试日期和时间
初试时间为 2024 年 12 月 21 日至 22 日。
( 三)初试科目
12 月 21 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 月 21 日下午外国语
12 月 22 日上午业务课一
12 月 22 日下午业务课二
( 四)复试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综合情况面试、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三个部 分。以同等学力身份( 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应加试至少两门与 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八、其它事项
1.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 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 号)文件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 起,高等学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
2.为激励在校研究生努力学习,学校建立了国家奖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企业(校友)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等多种形式 相结合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建立了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学术之星、 实践之星等校内研究生荣誉及表彰奖励体系。奖助学金体系完善、奖励覆盖面宽、 奖励力度大。
3.学校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资助在校研究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分为 以下类别:公派出国交流类、出国(境)联合培养类、双硕士学位学习类、学期 访学类、国际学术会议类类。
4.202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动态我们会及时发布到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请考生注意查询。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详见院校官网,
5.未尽事宜以国家、江西省、学校相关文件制度为准。
第二部分:江西财经大学 2025 年各硕士招生学院拟招生人数及 联系方式:详见院校官网
说明:各专业最终录取指标将根据国家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以及实际报考 情况做相应调整, 目录及研招网系统中公布的各专业招生计划仅供参考。
原标题:江西财经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文章来源:https://grs.jxufe.edu.cn/news-show-4156.html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目前为止已经公布的考研信息,若有任何错误和遗漏,请以学校发布的官方招生简章为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清北博雅立场。对文有任何疑问可联系清北博雅招生老师,欢迎交流与合作。